名家論壇》柯志遠/師任堂:雋永!不只是噱頭的穿越
▲李英愛自《大長今》之後的最新劇作《師任堂》,不論看人看戲,都是眾所矚目的話題,也都是更甚於預期的驚喜。(圖/愛奇藝,2017.02.06) 大 中 小 李英愛自《大長今》之後睽違連續劇屏幕14年的復出之作《師任堂》(已於八大電視、愛奇藝台灣台,與韓國同步上檔),不論看人看戲,都是眾所矚目的話題,也都是更甚於預期的驚喜。《師任堂》的題材一新耳目,在「通俗言情劇」、「文學劇」以及「歷史大河劇」等劇種類別之間成功取得微妙的平衡,高質量的製作水平,「電影感」濃郁的視覺與運鏡(嫻熟的空拍大視野畫面、夠誠意大手筆的義大利異國場景),節奏緊湊構思縝密的敘事技巧,展現的是回歸「把故事講得感動人心」的「做好戲」的本心,不浮誇,不炫技,不賣弄不需要的排場或所謂「票房明星」的光環,戲味紮實,人味通透,不見得是一打照面就讓人目眩神馳的璀璨之作,卻勝在絲絲入扣,值得細品,足以令觀眾不由自主入戲,並進一步與核心角色產生共鳴,十分值得推薦。
一齣戲的值不值得「追」(所謂「黏著度」),對不同族群(性別,年齡,社會層級)的「吸引力」或許各不相同(偶像劇的「移情作用」,宮鬥劇的「高潮迭起」)運用的手法技巧不一而足,然而就戲論戲,能「站在看戲觀眾的立場思考」把故事講得精彩動聽的大前提,卻都是不變的。《師任堂》的劇型很難憑第一眼印象歸類,她綜合了愛情、穿越、懸疑、商戰、陰謀等等橫跨不同劇種的許多「元素」,可喜的是不見這些元素彼此間的格格不入,卻反倒發酵成另一番獨特的氛圍魅力,讓主軸人物的層次更顯得繁複飽滿,讓多條故事線在結構上的「彼此交叉,互為烘襯」衍生成一種不尋常的「磁吸效應」,讓人對於每個細節目不轉睛地產生關注,這是《師任堂》值得肯定的成功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某些戲在「穿越」上大做文章(甚至玩得太過火)的處理方式,「師任堂年代」的古裝背景與其說是一個噱頭,更多是對於全劇的風格、氣息給出了一層彌漫「古典浪漫」神韻的藝術包裝,附著於歷史卻架空於歷史的古代時空,因此少了處處必須遷就於「考據,寫實」的框架與包袱,細膩而講究的細部用心(例如:「龍媒墨」、「高麗紙」這些道具,以及頻繁出現且被呈現得恰如其分的繪畫、書法、詩詞),卻發揮了別的戲少有的賞心悅目。李英愛、宋承憲劇中人物的「藝術家」背景,不只是角色的身分,在尹尚浩這位年輕導演揮灑自如的調度功力下,更一躍成為《師任堂》這齣戲特別吸睛的主角之一,換句話說:《師任堂》裡,古代架空的「朝鮮王朝」也許不是一五一十考證過的,但引人入勝的那個「藝術家世界」卻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對「穿越」這個哏的掌握、拿捏得不平庸不膚淺,是《師任堂》值得肯定的成功之二。
「歷史」、「藝術」做為情節舞台的「說服力」被成功建構以後,故事的「劇力萬鈞」才是這齣戲拍攝的主要目的。古代、今時的兩條故事軸線在發展上不論懸念或張力,都保持著對等平均的兼顧,但隨著李英愛分飾的兩個角色(朝鮮王朝的書畫大家師任堂,以及現代的大學美術史講師徐智允)的遭遇起伏,《師任堂》在似曾相識的「時空交錯」這個戲劇創作的大範疇中(是近十幾年來才成為「顯學」的,哈)高明地擺脫了「命運因果」、「情愛輪迴」這個常見的主流套路,而藉由同一張臉的兩種不同人生體驗,尖銳地題點出「權勢玷汙義理價值」(以藝術領域不為人知的暗潮洶湧做為實例),不論古今,都是存在的,都是引人浩歎並且無可奈何的。而以「畫家」做為主哏,不論21世紀或者數百年前,從臨摹名畫到實際走訪山川大岳,從筆下的觀音像到實際展現出對週遭活人的大愛悲憫,這些安排用來凸顯「藝術VS.現實」的人生視野,其實箇中意涵是深刻的,是發人深省的。情節設計,包裹著一定程度的價值精神,這是《師任堂》值得肯定的成功之三。
▲李英愛自《大長今》之後的最新劇作《師任堂》,不論看人看戲,都是眾所矚目的話題,也都是更甚於預期的驚喜。(圖/愛奇藝,2017.02.06)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