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臉書曬娃了,沒有幾個人真正喜歡你的孩子,值得深思

Vista看台湾 2018-11-10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中國人普遍喜歡用手機購物、社交,甚至賺錢。尤其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他們喜歡在網上購物、社交,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已成常態,做父母後他們最熱衷的分享內容就是曬娃,她們覺得這樣能更方便的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而我作為一個70後的婆婆,同時也是做媽媽的人。雖然我逐漸跟上孩子們的腳步學會玩智慧手機,但以我的閱歷來看曬娃方式並不可取,這其中隱藏了不少危險,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臉書裡的孩子都很可愛。似乎一個都比一個聰明。
今天有一位媽媽發了一張孩子臉書的畫,明天准有一位媽媽發一張孩子彈鋼琴的照片……今天有一位媽媽發一朵幼稚園老師獎給孩子的小紅花,明天說不定就有一位媽媽的臉書上將有一張孩子獲得的獎狀出現在上面……
人類都有個錯誤的想當然,以為將自己孩子的可愛相片發臉書,就會引致臉書的朋友圍觀;以為自己覺得孩子可愛,想當然地認為別人也會有如此感覺。這在心理學上叫 焦點效應,即我們往往會把自己看成周圍世界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事實上,除了平時比較親近的家人朋友老師,沒幾個人真正關注和喜歡你的孩子,這是因為熟悉誘發了喜歡,這種喜歡,也僅僅發生在跟你熟悉的人身上,更何況,有部分的熟悉還誘發了厭惡呢。

有不少人說,本來我覺得自己活得挺好的,我的孩子也挺聰明伶俐的,但每次刷完一輪臉書,就倍感自卑和焦慮。
這不是矯情,這是實情。你都不願意多關注別人家的孩子,又怎麼能指望你曬出去的娃大家都喜歡呢?就算別人喜歡不喜歡你壓根都不在乎,那麼自己最寶貝的娃在別人口中被說“醜、胖、黑、笨”之後被遮罩,這不是明顯的自尋煩惱嗎?
就像吃韭菜盒子,你覺得香,別人覺得很沖,那是因為韭菜盒子在你的嘴裡,不在別人的嘴裡。曬娃的時候,你覺得可愛,別人覺得好醜,那是因為娃身上有你的血脈,沒有別人的血緣。
“自己生的,啥都好”,即使孩子在臉書的照片醜得像武大郎,我們作為他們的親爹媽,總能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比如頭上某根頭髮長得特別烏黑有光澤,小三角眼特別犀利有神……這其實是為人父母身上的弱點,也是 自私的基因使然。基因讓我們從懷孕時開始,就愛上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的後代只有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才能一代代繁衍下去。但這種自私的基因,有時候會蒙蔽父母的眼睛。
一位媽媽,下班到家後看到孩子在畫畫,於是滿心歡喜的拍了孩子的照片發到臉書,並配上如下文字: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寶寶,媽媽再忙也要好好陪你畫畫!”
然後,這條消息在臉書裡迅速獲得了62個贊和28條回復,大家都在交口稱讚她是位好媽媽。的確,忙碌一天之後回到家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寶貴的,她的確是位好媽媽。
只是,在接下來陪伴孩子的1個小時裡,這位媽媽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那個紅色小圓圈裡變化的數字所吸引。誰又點了贊,誰又留了言,然後忙不迭地向大家表示感謝和交流育兒經驗。
所以, 究竟曬的是自己,還是曬的娃?陪伴的確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從來不應該體現在朋友圈裡。曬娃的過程中,究竟是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還是滿足了你的成就感?要知道,臉書裡的誇讚對娃來說毫無用處,不如你握著他的手畫上一朵小花來的有意義。
在這個全民臉書求投票,求贊同,求表揚,求認可的時代, 曬娃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狂歡。
你不知道看你這條臉書的是什麼人;
你不能保證孩子在別人口中是什麼樣子;
你更加無法保證這張照片曬出去會對娃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
所以,當你無法完全保證孩子安全的時候, 請停下那雙曬娃的手。讓孩子成長的環境乾淨一點,簡單一點,因為你對孩子的愛和孩子的可愛,都不應該只體現在臉書裡。
好孩子是教育出來的,不是曬出來的。

媽媽們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誇大孩子的優點,而掩飾孩子的缺點。 再不就是過度的貶低自己的孩子,認為聰明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是烏龜王八蛋,踢不動的團子,扶不起的阿斗,一點也看不到自家孩子的優點……以前只是嘴上嘮叨幾句,現在發臉書,弄得滿城風雨,路人皆知……
那天一群孩子正在外面玩遊戲,一個叫麗麗的小女孩也走了過去。
可是別的小孩對她說:“你太聰明,我們不和你玩!”
原來麗麗媽媽經常拿麗麗發臉書,在媽媽的臉書她聽話又懂事,別的媽媽也拿麗麗來說教自家的孩子,“嚴刑拷打”著自己的孩子向麗麗學習。
内容未完结,点击第2页继续浏览
第1页第2页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