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心理學家:父母的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智力!

Vista看台湾 2018-08-17
有句話說,父母脾氣的大小,決定了對孩子教育的成敗。最近有位粉絲來信,孩子一犯錯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不但對孩子的教育沒效果,反而還越來越不服父母的管教。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植入到孩子的思想及行為中,脾氣不好的父母,勢必會教育出一個脾氣不好的孩子,造成惡性循環。

許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而我們的社會似乎也對這種言語暴力不加重視。許多人認為,吼兩句嘛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
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再者,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傷害就消失了嗎?不要太天真了。
現在許多科學家開始意識到,好處和壞處,可能無法被相互抵消,而壞處對大腦的影響遠大於好處。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同名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強”(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我們的大腦要儲存那些對生存更重要的資訊,而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因此鮑邁斯特認為,現代人的大腦也保留著祖先的這個生存法則,這就是和表揚相比,我們對尖刻的批評記憶得更準確,反應也更快、更深刻的原因,而這點對孩子和大人都一樣。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例子,不管曾經在一棵樹上吃到過多少個好吃的果子,只要我們的祖先在這棵樹上曾經吃到一個讓他肚子痛的毒果子,那他就會開始對這棵樹心存戒心,甚至敬而遠之。畢竟,吃不到好果子可能會餓肚子,但是吃到壞果子可就要命了。
再比如網上購物,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因此商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花錢刪除差評。

對於人際關係來說也是這樣。
知名親密關係學者、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戈特曼研究所(the Gottman Institute)的創始人約翰·M·戈特曼(John Gottman)在1994年通過20年的研究指出,想要讓婚姻成功,夫婦之間積極和消極互動的比值要大於5:1,也就是說要說5句好話,做5件好事才能彌補1次壞話或壞事造成的傷害。低於5:1這個比值,婚姻就很容易破裂。
戈特曼的這一5:1比例的發現後來被奉為婚姻關係的經典,並被廣為傳播。
戈特曼的5:1婚姻存續預測比——婚姻關係中,積極互動和消極互動的比率要維持在5:1以上,否則婚姻容易破裂。
心智已經成熟的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尚且如此,更何況身體和心理都還在發育的孩子呢?對孩子說的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
已經有證據發現,被他人排斥和拋棄的痛苦的心理感受等同于生理傷害。
2011年,密西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Ethan Kross 和同事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那些看了拋棄了他們的前男/女友照片,或是前臂受到高溫加熱的人的大腦,他們發現2種不同類型的傷害都啟動了相同的腦回路。換句話說,被人拋棄的感覺等同於身體受傷。
内容未完结,点击第2页继续浏览
第1页第2页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