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烈嶼鄉發現世界新物種「金門鐘螺」 登上國際期刊 | NOWnews | 旅食樂

原來貝殼世界也可以這麼美麗,由金門洪清漳老師所率領的潮間帶生物資源調查團隊,意外在烈嶼鄉的岩縫中,發現一顆由粉、紫、黃、白等顏色相間的金字塔型「鐘螺」,經送往國外鑑定為世界級新物種,洪老師以發現地命名為「金門鐘螺」,來紀念金門這塊土地。發現於金門淺海的新鐘螺物種Calliostomahungi Huang & Fu,2019 為軟體動物門,古腹足總目,鐘螺科,麗口螺屬,種名hungi, 獻名給首先發現並提供成為研究材料之洪清漳先生,並由他以發現地命名為"金門鐘螺"。
這顆世界首筆紀錄「金門鐘螺」,外殼堅固且呈金字塔形,前2個螺紋為米色和粉紅色,其餘部分為深紫色至淡紫色,金黃色至象牙色,間隙內有強褐色線狀,臍帶表面呈虹彩狀。螺旋雕塑由緊湊的圓形珠狀組成,縫合線十分獨特。
洪清漳在發表記者會上表示,最初是在金門料羅港旁的消波塊上發現「金門鐘螺」的縱跡,雖然牠的體積僅0.4公分左右,但鮮艷的螺紋色彩立刻令他著迷,翻閱了國內外諸多圖鑑皆查無所獲,最後在台灣學者黃式毅與傅譯鋒協助鑑定,並於108年2月發表於國外期刊,才證實牠世界級新物種身份。
▲金門縣烈嶼鄉洪清漳發現世界級新物種「金門鐘螺」。(圖/蔡若喬攝, 2019.05.02)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鐘螺科也稱馬蹄螺科,呈圓錐形,很像馬的蹄,可以減少海浪沖擊的力量,顏色大都與環境類似,具有保護色的功能,牠們平時躲藏在岩礁上或岩縫中,等夜間退潮時才出來覓食,以岩石上的藻類為主食,全世界有800餘種,目前台灣紀錄有60種左右。
該處自105年委託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進行「烈嶼潮間帶生態影像拍攝及撰稿」案,此次調查成果總共在烈嶼地區發現286種潮間帶生物,其中近40種在臺灣從未有任何紀錄,該成果亦出版書籍,書名「烈嶼潮間帶生物資源」,也曾在上庫社區活動中心辦理新書發表會。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