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又添壞處 內臟脂肪增腎病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肥胖常引發許多慢性疾病,但較少會和腎臟病聯想在一起。長庚醫院針對2萬多名接受健檢的成人,計算每個人的內臟脂肪指數(VAI)並分析其與慢性腎臟病的關聯,結果發現VAI越高的人,血壓、血脂、空腹血糖就越高,腎功能也越差,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1.5倍,顯示肥胖和腎臟病有高度相關。此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腎臟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
肥胖對健康有害 與腎病有關
已知體脂肪累積過多對身體健康有害,而體脂肪又可分為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其中內臟脂肪與慢性疾病較有關聯又更緊密。大眾常使用體重、腰圍、身體質量指數(BMI)或體脂率來做為肥胖的量測指標,但是這些指標並無法精確區分皮下與內臟脂肪。
另一種評估方式,則是結合身體量測及抽血數據,設計了一個公式來計算內臟脂肪指數(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此指數已被證實與內臟脂肪的比例及肥胖的諸多併發症呈高度相關,甚至比腰臀比、腰圍等參數更具代表性。
內臟脂肪越多 罹患腎病風險愈高
為了解內臟脂肪指數與腎臟病的關聯程度,林口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蒐集2013年共23,570位在長庚醫院接受健檢的成人,依公式計算每人的內臟脂肪指數,並分析此指數與慢性腎臟病的關聯。結果發現,隨著VAI數值上升,血壓、血脂、空腹血糖也有隨之增高的趨勢,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則是越差。
因為目前國際間尚無公訂的VAI正常值切點,研究進一步將該群成人的VAI由低到高分4組,將VAI數值最高(>3.7)的一組人定義為VAI異常,其餘3組人定義為正常。結果發現VAI異常者和正常者相比,有慢性腎臟病(腎絲球過濾率<60)的風險為1.5倍。這樣的現象在男性更加明顯,男性vai>4.3定義為異常,腎臟病風險為正常者1.6倍;女性VAI>2.9定義為異常,腎臟病風險為正常者1.3倍。
慢性腎病人口多 新研究助診斷
慢性腎臟病在台灣是高發生率、高盛行率且高醫療花費的疾病,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458人,盛行率為每百萬人口3,138人,居世界第一。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2016年報顯示,台灣洗腎人口已突破7.8萬人。
長庚醫院的這項研究結果可以看出,VAI是一個簡易、方便臨床醫師使用的工具。不同於其他身體量測的參數,VAI結合了抽血的數據,經過公式的校正,更能夠代表內臟脂肪的多寡及影響力。
避免腎病變 維持飲食運動好習慣
針對VAI較高的民眾,長庚醫院建議醫師應該積極介入,協助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易合併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則提醒這些族群務必控制日常飲食,依照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等建議,多攝取全穀類、蔬果、豆類、堅果類等,避免油膩食物、紅肉、甜食、手搖飲,以及要多運動,維持良好生活型態,以避免腎臟病變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7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