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屎面」還沒開店就已經有客人在門口等,但往地下一看…牠是不是在備料啊?!

路上看到狗拉狗屎不足為奇,但「狗屎麵前拉狗屎」可是相當罕見。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張好笑有趣的照片,原來是雲林70年老店「狗屎麵」的店門口,突然來了一隻小狗,大喇喇的在麵店門口拉狗屎啊!▼可愛的小黃狗一點也不害羞,牠的動作完全就是打算要「便便」的姿勢,而且表情似乎非常爽快!讓許多網友看了笑稱:牠是在幫忙「備料」嗎?▼這間「狗屎麵」是因為創立人外號叫「狗屎伯」,才會因此得名,乍聽有點不文雅,但「狗屎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老顧客都說,老闆娘手工自製的狗屎麵香Q有嚼勁,許多外地人甚至慕名而來。下回經過雲林虎尾或許可以親自嚐嚐70年曆史的狗屎麵是什麼樣的滋味,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一起分享這種狗屎麵前拉狗屎的奇照吧!摵仔麵(閩南語:Chhe̍k-á-mī[1])即是俗稱之黃湯麵、黃乾麵或是拌麵總稱,臺灣當地另一稱「擔仔麵」。由於讀音相近,常被誤作「切仔麵」,北台灣後已習稱「切仔麵」。摵仔麵為台灣小吃麵類最基本原形,變化無窮,任君挑選食用;臺南擔仔麵即是出自於摵仔麵之聞名海鮮麵。在臺灣歷史上,摵仔麵和台南擔仔麵相當,並列台灣兩大名麵。相傳臺灣仔麵出自台北縣蘆州鄉(今新北市蘆洲區),戰後由周烏豬的門徒楊萬寶加以發揚光大。當時蘆州有「和尚洲」之稱,故又名「和尚洲摵仔麵」。河上洲文史工作室執行長楊蓮福述:「台灣光復前,蘆洲人周烏豬在湧蓮寺廟口前賣摵仔麵,不過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經濟蕭條,摵仔麵設攤斷斷續續,直到民國卅五年(西元1946年),蘆洲人楊萬寶戰後剛從南洋當兵回來,由於他光復前就曾向周烏豬學過煮摵仔麵的技藝,就在湧蓮寺廟口設攤賣摵仔麵。楊萬寶煮的摵仔麵,湯頭都用大骨、三層肉整塊下去熬,口味純甘,不用加味精,而摵仔麵的麵條也堅持人工製作,不加硼砂,切麵的工具也用竹編,別有一番風味,在當時就相當受歡迎。楊萬寶摵仔麵生意逐漸穩固後,就傳給徒弟阿成、阿賜,自己往五金建材業發展,不過他仍要求徒弟每日送兩碗摵仔麵給他品嚐,鑑定湯頭是否改變,由於這種堅持,使得蘆洲摵仔麵口味能始終如一。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湧蓮寺舊廟重建,廟口摵仔麵遷移他處,蘆洲摵仔麵略有停滯,阿成、阿賜後來將技藝傳承第三代、第四代,現今中正路、三民路、中山一路陸續出現摵仔麵店,五股、八裡、大直、三重等地都有蘆洲籍人士出外設攤賣摵仔麵。現今得勝街的『添丁摵仔麵』、『阿朝摵仔麵』、『大廟口摵仔麵』及台北豬屠口摵仔麵,都和楊萬寶這一脈相傳有所關連。」[2]蘆洲區早期舉辦「觀音文化節」活動,目的是要凸顯摵仔麵和地方的血緣關係,農曆九月十八日蘆洲大拜拜時舉行[2],2009年起[來源請求]改名為「摵仔麵嘉年華」並舉辦至今。「摵仔」字義摵仔是閩南語,語意有二:一當動詞,是手提上下抖動擺動(沏)的意思,二是名詞,也是舊時煮麵工具笊籬(俗稱麵摵仔),因而得名。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