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宮有上千間房間卻沒半間廁所,原來古代人都是這樣「方便」的!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550px) { #multiple-ads-1{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row; flex-wrap: wrap; align-items: center; justify-content: center; } #multiple-ads-1 .adsbygoogle{ order:1; margin-bottom: 5px; } #multiple-ads-1 .ypabox-ad{ order:2; }}逛過故宮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即使你逛遍了真個故宮,也找不到一個地兒寫著「廁所」、「茅房」或者其他什麼能表明是廁所的牌子。那麼古代紫禁城裡的人都是如何上廁所的呢?▼先秦時期的廁所叫做圂,也就是豬圈的意思。當時的廁所都是在豬圈上面搭一個簡易平臺,你在上面居高臨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著開餐的豬,直接廢物利用連沖廁所都省了。▼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是流氓出身,當了皇帝也改不了一身痞氣。在一次重要會議上,劉邦內急,為了不耽誤開會,居然直接拿文官的帽子當廁所用了,就地解決。受到劉邦的啟發,漢代的廁所也就越修越小。到了唐朝,廁所都是圍牆圍成的方形,而在蹲坑的前面放了一條瓦片,防止汙物濺到蹲坑以外,這個設置現在的廁所依然在使用。不得不提的是,唐朝廁所正面的牆上還設了一個孔,如果發現其他人想上廁所,就可以大喝一聲,避免尷尬。▼到了明朝廁所普遍高出地面,便器下方直接就是糞車,這主要是為了方便打掃,不過當時一個月之打掃三次,恐怕平時依然臭氣熏天。▼清故宮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間,但沒有一間是廁所,這是為了保證紫禁城的空氣品質。當時宮裡人無論身份高低都使用坐便,只是舒適度不同。當時的坐便是由便盆和便凳組合形成的,便凳中間有一個圓口,下麵放置方便取出的便盆,排泄之後立馬有專人倒入糞車運出紫禁城。而平民就沒有這麼講究了,經常隨便大小便,因為清朝的公廁都是收費的,窮苦人家吃都吃不起了,哪還有錢上廁所。趕快分享出去吧!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