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行旅廣場 Part II 臺北燈節展現都市情鄉野風 | NOWnews | 旅食樂

西區門戶計畫的最後一塊地景拼圖-臺北行旅廣場 Part II即將登場,將結合三井倉庫作為臺北燈節展場之一。其中最特別的是有別以往西區門戶造景,而展現都市情鄉野風,以兼具特色之香草植物及浪漫紫葉狼尾草等,邀你一起來回憶過往鐵道部榮景。
臺北車站周邊曾是商貿往來最茂盛之處,也匯聚多元的歷史建物,代表著過去臺北的繁榮經濟發展,隨著鐵路地下化及都市經濟發展往東區轉移,西區逐漸沒落,而現今藉由「西區門戶計畫」讓臺北的繁榮從東區再帶回西區。
原交八廣場位於西區門戶計畫之核心區域,也是歷史意義之中心,諸多專家學者建議國外許多重要都市廣場雖相鄰道路,仍為單一名稱,如美國紐約廣場及法國協和廣場,考量臺北車站周邊臺北行旅廣場、鐵道博物館及北門廣場等周邊文化資產及綠地整體串聯性,因此本廣場沿用「臺北行旅廣場」名稱,塑造出國家門戶意象與臺北綠色城市客廳形象,未來配合大型活動使用上,隨著人數需求增加,可計畫性將重慶北路封路,合併使用兩廣場,為大型活動提供足夠的場域,增加兩塊基地的整體性。
「臺北行旅廣場」- Part II(原交八廣場)俯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
工務局公園處處長黃立遠表示,「臺北行旅廣場」- Part II(原交八廣場)整合基地與周邊人行道,因應氣候變遷全區使用透水性鋪面減緩洪峰期,保留原有喬木茄苳、樟樹、楓香、雀榕、臺灣欒樹等增加生物多樣性,延伸「臺北行旅廣場」綠意盎然的櫸木,形成一條綠色軸線及創造林蔭空間,新植喬木楓香為主以營造秋意楓紅為特色,將廣場四季妝點格外分明。
工務局公園處園藝科科長楊國瑜說明,「臺北行旅廣場」- Part II(原交八廣場)搭配灌木、地被混合種植以增加生態豐富度,在都市高聳建築物旁,搭配狼尾草、紫葉狼尾草、噴泉草、金絲草、白茅等禾本科植物,以粗曠質感展現城市新荒野風貌;香草植物迷迭香、聖羅勒、粉萼鼠尾草療癒旅人駐足,透過不同大小的植栽槽單元搭配多樣的灌木及喬木,朔造出不同的空間使用,並運用複層植栽四季變化,展現交替轉換景象的流動感,加上歷史建物三井倉庫帶來通行路上不同的視覺風景,在繁忙的六鐵交會處增添一點綠意。
「臺北行旅廣場」- Part II(原交八廣場)內配置一座鏡面水池以襯托出三井倉庫歷史的倒影,薄層水池同時也提供親子戲水空間,並具改變微氣後的效益,景觀夜間照明以燈光呈現廣場內原有遺址,配合整體周邊環境設置溫暖柔和色調照明,並以節能省電、減少眩光為原則,提供良好的夜間人行、表演活動等氣氛。目前已分階段開闢使用,今年2月配合「2019台北燈節」作為展場之一,讓市民在臺北車站車水馬龍的都會區,也可體驗到陽明山上的鄉野植物風情哦!邀請您一起來回憶鐵道部舊時榮景及北門廣場的歷史古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