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太多,清理掉它們,遠比購買困難得多!

我望著自己的家發愁。 二十年從未進行過的大整理,使我陷入了焦慮。面對整理出的上百本書,幾包衣服,幾十樣首飾,十幾雙鞋,十幾個包,還有無數用了一半的護膚品、彩妝,我一下子發了愁,我該怎麼處理他們? 流行的“斷捨斷”告訴人別猶豫,扔掉它們,清理自己。 可談何容易? 首先,我陷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東西的疑問中? 我究竟是怎麼買下幾隻除了試色,根本不會用的姨媽色口紅。至於那些熬夜搶券,經過幾番盤算才湊夠滿減額度的書,怎麼一次也沒有看過?不適合自己身材的衣服,穿著擠腳的鞋,從來沒背過的包,我究竟買了多少東西? 所有媒體都在宣揚“買買買”,卻很少人告訴我們“用用用”。高興買、生氣買、過節買、做獨立女人得買,哄女朋友得買,討好男人得買,搞好同事關係也得買,買竟成了我們建構主體性的一種方式。仿佛在這個房價高,空氣差,交通堵,行政效率低下的城市裡,我們擁有的唯一權利就是購買。 經過物質貧乏,限量供應,憑票購買年代的父輩,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如今購買是一件如此便利的事情。大型購物中心,連鎖服裝店、淘寶網、海外代購、京東、蘇寧、送貨到家、七天退換,國內買不過癮可以出國買,沒錢也沒關係,信用卡、花唄、白條借你買,實在不行還有小額貸款,上傳了照片繼續買。 只有靠買個不停,我們才感覺活在當下,消費證明了我們存在的價值,買得起成了衡量人生成功的標準。 唯一難買的是房子,貴、限購、限貸、憑戶口。 可如果沒有房子,我們又拿什麼來裝我們買的東西? 拿北京房價均價8萬計算,存放這些物品的成本太過高昂,更影響生活品質,誰也不想看家裡堆滿了東西,現代人講究空間和距離,我們應該和物質保持距離,而不是讓它侵占你的生活。 清理掉它們,遠比購買困難得多。  清理出來的東西,很少有不能使用的,如若真的壞了,扔掉倒也輕鬆。但他們都是完好的,只是暫時無法發揮作用,或者在我家排不上用場,換個人家,說不定有廣闊天地,還符合環保理念。可從我家到別人家的距離,是那麼遙遠。 最省事的辦法是丟給樓下收廢品的。可那中年婦女比我還挑剔,一件件告訴我這個不要,那個不要,如果想請她處理大件物品,借用她的板車,還需要另付費。 費勁拍照,寫說明放到二手網站,好不容易收到一條信息,原價800,標價100的衣服,她告訴你50包郵。在鞋子的頁面下,會有人問你穿過的襪子賣不賣。好不容易成交了,對方戴著放大鏡看你物品的瑕疵。還有數不清的交換請求,讓你哭笑不得,難道不是為了清理嗎? 想到捐贈,網上找了一圈捐贈信息,告訴我他們精力有限,如果我要捐贈的話,只能自己送到捐贈點。捐贈了也不是送給有需要的人,而是回收加工,再售賣。 我是去過貧困地區的人,看過當地人生活的艱難,幾次想幫助他們,可寄送物資並不容易,郵費昂貴,有些地方根本不通快遞,也無法保證物品能準確到達需要的人手裡。有些部門,更樂意見到真金白銀的捐贈,物質捐贈對他們來說反而是種負擔。幾次天災,民政部門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漸漸失去了公信力,讓人對捐贈也不抱期望。 中國廣袤,存在著經濟差距的懸殊,物質的擁有也不對等。有人衣櫃關不上,也有人挨餓受凍,有人擁有幾百隻口紅,也有人從未擁有追求美的權利,有人書堆得放不下,有人書櫃空空蕩蕩。如何把兩者之間建立一種直接關聯,是我思考的問題。 境外有成熟的二手產業。乃至二手商店、市集成了行程上的一個重要目的地,因為能淘到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代表著最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日本的二手市集,東西大多保存完好,Tiffany的瓷盤,Mikimoto的珍珠飾品,Chanel的複古首飾,和Gucci的絲巾,攤位儼然一座小型奢侈品博物館。從這些東西裡,不難複原日本的繁榮景象。 ▲ 日本的二手市集 歐美的二手店,彰顯獨特的文化特色,搖滾、鄉村、朋克、複古,店主按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整理,牆上貼滿了海報,像是一個小型的文化地標。公益機構開設的二手店,價格低廉,產品經過了嚴格的消毒,所得收益會直接用於慈善。 台灣地區的二手書店,提供絕版好書,可以梳理台灣意識的緣起。二手產業已經成了舊物循環、節能環保的有效途徑。剛去國外留學的人,除非大富大貴,大都有去二手商店淘置家具,等離開時,再轉手賣掉的經曆。 ▲ 台灣茉莉二手書店內景 可是中國的二手產業在無序中艱難發展。缺乏有效的回收途徑,在小區、校園設立的回收箱,總是被一些人撬開,把東西挑挑揀揀帶走。由於租金的緣故,公益組織不能開設二手商店,大家也就不能直觀地挑選。網絡二手交易存在著隱瞞瑕疵,假冒偽劣的嚴重問題。但歸根到底,是中國人對二手並沒有全面的認識,直到現在母親還會以“破爛”指代二手。 想起小時候家門口有人販賣舊衣,我跑去圍觀,母親拉走我,說那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洋垃圾。可時代變化,物質極大豐富下,二手很多都是全新,或僅試用的東西,還有很多限量絕版,“二手即破爛”的觀點,應該有所轉變。對此,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是在成熟社區開設二手市集,並把它作為居民生活的一種常態,既交換資源,又促進鄰裡感情,加強社區建設。 但更值得反思的是,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然後又假裝瀟灑地扔掉它們?我並不喜歡“斷舍離”的概念,那只是一種犯過錯誤後的彌補,還美化成了生活情趣。 斷舍離的前提是,過分擁有物質,可沒人去對“擁有”本身進行反思。過分擁有折射出兩個問題:一是不會對物品的使用情況進行正確的判斷,沒有做到物盡其用;二是當擁有超出正常使用範圍,就變成了某種炫耀,或感官上的愉悅,抑或是不安全感的掩飾。 打開那些購物分享網站,擁有最多的人是能得到肯定最多的人,把每個產品都用完的人反而不會受到太多關注,正是這群人在擁有之前做足了功課,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有人把擁有當作一門生意,裸條正是瞄準了女學生的虛榮心,而給她們種草的網紅,反而可以免費擁有,借出她們的影響力給商家營銷。淘寶網上看似不經意的,口語化的文案,實則經過了嚴格的推敲,一字一句都指向——“不買不行”。那些上新、秒殺,越是得不到越想要,傳遞著不占有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理念。 作為購物狂,我深知買買買的喜悅,那種對社會無能為力,前途渺茫,只能靠購買獲取幸福感的“小確幸”。但我也知道處理起來的艱難,跟每一件你親手買過的,帶來快樂的物品告別,扔掉它就是把它送去地獄,留下它,就是毀了自己的生活。 我只能在買的時候,評估它的真正用處,減少衝動購買的機會,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把注意力從購物分散到健身、閱讀、旅行等其他事情上。去懂得欣賞真正的好東西,我記得一位著名研究者在清理圖書時跟我說:“活到這個歲數,清楚知道自己還能看多少書,全力與最好的書相伴”。 當我要結束這篇文章時,我發現原來已經有個人迷你倉庫的推出,每月交納幾百元,就能繼續堆積著。這是一個不錯的發明,但還是一種逃避的方式。 物盡其用,或許遠比斷舍離更值得提倡。  
  • 買買買
  • 生活
  • 毀掉
  • 二手
  • 購物中心
  • 生活品質
  • 保持距離
  • 你的生活
  • 購物狂
  • 淘寶網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