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驚奇系列】實踐大學鬼屋校舍 重生後超美還得獎

不少老校舍在歷經歲月淬鍊後,都碰上改建難題;1958年創立的實踐大學(原實踐家專),這幾年也面臨創校第一批校舍改建的命運。在建築設計系助理教授林聖峰與建築師蘇富源團隊努力下,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校舍,採用更新重新獲得新生,新落成的校舍,結構獲得補強、內外得到更新,也保留原本校舍的風貌與精神,還獲得今年由北市都更處主辦的「老屋新生大獎」金獎殊榮,有學生戲稱校舍以前晚上經過像鬼屋,現在近來上課心情就變好了。林聖峰表示,這幾年實踐進行建築物重建工程,校方的策略是從校門口,一路重建到校園的最裡頭,但大家都知道,座落在最內部的民生學院教學行政大樓與學務大樓,就是實踐創校的第一批校舍,以前還是實踐家專時,正是家政系、社工系在使用的教室。為了保存實踐第一棟建物,林聖峰開始與校方進行周旋,努力說服學校「用更新取代重建」。除了以「第一棟校舍」動之以情,他認為整個空間需求已經足夠,沒有必要花錢蓋更高的大樓,另外最重要是開銷,兩棟房子更新費用最後花了約一億新台幣,若是打掉重建,價格至少會是兩倍起跳。在情理並用後,林聖峰說,從一開始寫研究案,到後來找建築師,測量結構等等,最後花了兩年才說服校方,然後再花4年時間完成改建。而這當中,不免有些許雜音與不滿,林笑笑說,當時主張更新,就有在裡頭上課的老師很生氣問他「為什麼這麼舊的房子,還要我在這住50年?」談到改建過程,負責工程的蘇富源建築師坦言困難重重,首先是老校舍結構有問題,防震係數不足,另外建物歷經多年,許多管線、線路改來改去,最後他們打掉多餘的牆面與樓板,過去補強結構,都採用擴柱(把柱子面積加大)方式,但這樣做法會讓建物比例失衡,因此兩棟建物,分別設五道(民生學院教學大樓)、兩道(學務大樓)剪力牆,讓建物能因應現在的建物安全標準。此外為了保留建物既有的元素,原本教學大樓有老舊的窗花,建築團隊也利用窗花的樣式,在外牆設立了一道凹凸牆板拼裝出來鋁窗,不管什麼季節,太陽照射進來都能讓教室看起來非常明亮。另外校舍外部則以鋼模板為主,讓老舊的校舍有了全新的面貌。另外學務大樓部分,則是設了兩道剪力牆在建物內部,外圍在隔出教室,如此一來可讓整個視野比較明亮,此外也沿著剪力牆架設樓梯並搭建鋼構廁所,讓整體看起來更具現代感。家兒系的陸同學就說,過去在舊校舍上課,有幾次在夏天碰到冷氣壞掉,讓上課的老師爆炸,同學也崩潰,搬到新校舍就不會有這樣問題,另外以前教室晚上經過感覺像來到鬼屋,但新大樓來到這邊心情就變好了。大四準備畢業的食保系郭同學則說,新教室看起來很現代化,比較漂亮,自己覺得很美,但有點遺憾的是,因為準備要畢業了,所以沒辦法進去上課。(陳思豪/台北報導)APP讀者要看實踐大學民生學院的今昔對比,請點這裡 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