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夜間市長可救經濟 讓城市24小時都在賺錢 | NOWnews | 旅食樂

住處附近的鐵板燒餐廳,從24小時營業改成晚上11點打烊;知名鵝肉攤也放棄宵夜檔,10點準時收攤;過去三更半夜還在塞車的復興稀飯街,人潮更已不如以往…,各地夜市人潮和消費力逐漸下滑,台灣夜間經濟明顯退燒,但夜間經濟是全球各大都市重要的經濟環節,既然台灣要走向觀光之島,政府與民間應透過管理與行銷重燃咱們的夜間經濟才是正道。最近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不斷提出要讓高雄人「富起來」的政見,事實上,一座城市最迅速、最有效的賺錢方式,就是發展夜間經濟。台北市長候選人李錫錕就曾提出要重新開發夜間經濟的政見,讓觀光客大量來台北市,讓市區更熱鬧、市民更有錢,讓台北市成為不夜城、24小時都在賺錢。
經常到國外旅遊的人都知道,台北市夜生活已經落後歐、美,甚至日、韓和泰國。其他城市全天候在想辦法賺錢,如果台灣都市只針對「如何花錢建設」而吵吵鬧鬧,我們恐怕遲早得面臨像希臘一樣的破產問題,那為何不回頭思考開發城市夜間經濟的可能性?
一座城市的發展應該多元化,台灣各大都市的娛樂活動如果只侷限在白天,恐怕很難吸引國際觀光客青睞。試想,外國旅客來到台灣,每天晚上九點就只能回旅館睡覺,這種環境如何吸引他們?如何賺到他們的外幣?況且,當地市民白天上班,晚上也須要管道舒壓解悶,說穿了,夜間經濟不只是城市經濟,更是市民與遊客心理層面上重要的缺口。
近年來,許多國際都市出現「夜間市長」(NIGHT MAYOR)的職位,當然,這不是人們選出來的市長,而是城市夜間經濟事務統籌者、業者和居民間的溝通者,甚至是舉辦各種夜間活動的關鍵人物。
最早有夜間市長的城市是荷蘭阿姆斯特丹,他們在2012年委任一位服務業的經營高手擔任夜間市長,結果改變了夜間經濟和居民的衝突與矛盾,並改善城市整體經濟產值。美國紐約也在今年3月設置夜間市長,據了解,紐約市夜間經濟帶來25萬個工作機會及30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
亞洲城市的夜間經濟也一樣熱鬧。韓國首爾曾傳出地鐵將延長為24小時載客,雖被市府否認,但官方也祭出8條路線的「貓頭鷹巴士」,每天午夜12點至清晨4點發車。官方還推出「夜間活動top10」,讓弘大夜店、東大門市場、梨泰院酒吧、汗蒸幕、遊船、音樂會甚至燈光秀,成功推廣給全球遊客。
▲韓國政府推出「夜間活動top10」,成功讓首爾夜生活吸引全球遊客。(圖/pixabay提供)
台北的夜間經濟之所以沒落,主要來自於市民生活形態改變、經濟景氣不佳,及消費模式改變所影響。
商研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兆仁就曾指出,台灣近年景氣不佳,加上人民愈來愈重視養生,開始早睡、「戒宵夜」,都影響了夜間經濟活動,但並非所有活動都瞬間停止,在業者改變經營型態,或從實體通路服務轉為線上服務之下,都可以維持夜間經濟市場。
不過夜生活或多或少都背負着道德污名,經常讓人聯想到治安犯罪、毒品甚至是酒駕等問題。如何在發展夜間經濟與民眾權益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而夜間市長的功能,就是擔任政府、業者與居民的溝通橋樑,平衡各方利益與權益,在守住城市活力的同時,確保市民日常生活不受干擾。
此外,政府在夜間經濟的角色,可嘗試從「管理者」重心稍微移轉為「推動者」,例如舉辦夜間購物節、規畫慶典煙火秀、活化展演空間夜間運用、鼓勵專業人士舉辦夜間藝文活動,另外更應該積極推動多元支付環境吸引遊客消費、參考運數據修正大眾運輸時間、積極推動酒後代駕,避免行車安全等工作。
夜生活絕非罪惡,反而是讓城市風貌更多元的管道,更是台灣希望走向觀光大國時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台北市經濟近年成長停滯,市長的節流與還債,卻導致城市競爭力沒有明顯提升,夜間經濟的確有機會成為改變的起點。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