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射鵰英雄傳:驚豔!神還原金庸精髓

▲「愛奇藝」甫推出的新版《射鵰英雄傳》揚棄了浮誇的任何變貌,樸實、誠摯並且極其深刻地,以體現金庸原著精髓為職志宗旨,意義非比尋常,尤其值得肯定。(圖/劇照,2017.01.23) 大 中 小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武俠文學經典中的經典,自1958年開始,港、台、中拍攝成長篇電視劇的版本多達八個(扣除掉香港無線另有三齣以《射鵰》旁支人物為主軸的衍生作品不計),最近甫在「愛奇藝」視頻平台推出的最新版本(每周一、二各上架兩集,開放免費收看),是其中卡斯名氣最弱(以新人挑樑,幾乎可說名不見經傳),也是拍攝、推出過程中宣傳報導最不具聲勢的,然而就戲論戲,眼見為憑,跌碎眾多人滿地的眼鏡,事前絲毫不曾預料到整體成績竟如此震撼輝煌,編、導、演、製作,諸多環節莫不出類拔萃,斐然耀眼,不但殊非凡品,單就貼合原著況味與精神的角度來評斷,甚至可認定為有史以來「還原度」、「完成度」最高的一次,巨處磅礡,細節精緻,人物神韻靈魂兼俱,意涵傳達完整通透。猶有甚者,這樣一個往往會誤導影視創作者朝向「藉題發揮,好大喜功」的路徑過度渲染以至「大而無當」的「大」案子,這一次卻被從格外忠于原著的立場「謹小慎微」地娓娓道來,意外地,樸實雕琢出傳奇,謙虛成就了壯闊,2017年版本的《射鵰英雄傳》不只在戲劇面貌上一新耳目,讓人由衷歎服,在創作態度上「平凡VS.偉大」的示範與辯證,更著實發人深省,肅然起敬。整體來說,對於金庸武俠瞭若指掌的忠實族群來說,這是一次驚喜(驚豔)不斷的絕佳翻拍,對於任何追逐好戲的觀眾來說,這是特別值得推薦的,2017年初繼《孤芳不自賞》之後再一齣必看必追的,優質良心好戲。60年來,《射鵰英雄傳》做為接連幾代華裔人口的「共同記憶」之一部分,自然有其匯聚無數人「想像」和「情感」的厚實交集,這樣的文學作品「影像化」過程,創作者的「主觀風格」以及力求原著生命的「傳神化」、「具象化」,兩者之間的拿捏,挑戰的難度之高並不亞於在實質製作上視覺、規模、氣勢的呈現。2014年于正版本的《神鵰俠侶》以陳妍希演「小龍女」受盡一面倒的質疑嘲詆,絕對不是演員演技能否勝任的問題,而是徹底地抵觸了廣大人口對於這個角色帶著深厚情感的「主觀想像」,而金庸作品之膾炙人口,其人物的性格鮮活對白的雋永機巧,是深入人心也是極難取代的特點之一,于正讓他《神鵰》版本裡所有角色放著書裡的台詞不用講話一律「現代化」、「膚淺化」、「弱智化」,一律顯得不知所云形象模糊,這樣幅度的更改,老早已經不是創作的「新意」和「勇氣」,而是為了不同而不同的「譁眾取寵」,是一種無視於這分「共同記憶」內在情感的傲慢。刻意要把金庸拍得「不像金庸」,何苦拍「金庸」?(徐克將原著中多以暗場交代的「東方不敗」大刀闊斧地形塑出另外一個瑰麗恢宏的ICON,是影史絕無僅有的很罕見很珍貴的典範,創作的企圖和格局,與于正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版本《射鵰英雄傳》的導演蔣家駿算是個創作量驚人的多產導演,但二十幾年來除了胡歌的《神話》(2010)幾乎多以「都會喜劇」見長(在大陸有名的代表作品,包括收視迴響熱烈的《醜女無敵》系列、《男才女貌》系列、《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系列),難能可貴的是這次將《射鵰英雄傳》以極其誠懇的態度重新翻拍,不但在大結構大場面展現了嫻熟精準的駕馭能力,舉凡角色的人物設定,情節講述的節奏與情韻,盡皆深諳原著的「原汁原味」,直指金庸筆下的意境核心,不貿然裁切故事結構,不草率添加、拼貼戲劇元素,中規中矩,卻又鉅細靡遺。看似處處遵循「套路」,卻殊不知以金庸著作之千錘百鍊,情節的「套路」不是因循偷懶,而是箇中枝繁葉茂的脈絡與層次;人設的「套路」不是拘泥刻板,而是思維、情感豐富纖細的條理與溫度,所以,這個「原汁原味」,這個「套路」的高度到位,這個讓絕大多數讀者似曾相識的「身歷其境」(這個「境」,就是讀者看小說時虛擬出來卻又栩栩如生根深蒂固的,想像天地),說來只是一句話,但其過程中那等兢兢業業的講究,那等入木三分的刻畫,卻談何容易?而蔣家駿這個相貌斯文,氣息像文人多於像豪客的導演,卻成功地做到了。《射鵰英雄傳》原著洋洋灑灑幾十章回,書是鉅鑄,戲想當然耳該是大戲,但「大」之一字該如何定義?戲劇的呈現不同於閱讀時想像力的翱翔馳騁,是有其「即視化」的局限的,倘若直覺地一味耽溺在千軍萬馬、排山倒海、高手雲集這些「大場面」去實踐所謂的「大」,往往可能拍出來的是空洞混亂的「排場」,找不到記憶跟感動的焦點。蔣家駿拍這個版本的《射鵰》卻明顯沒有這方面的迷思,他恭謹地依照書裡的情節、步調走,沒有哪場戲才是「高潮戲」的心理包袱:開章明義第一章「風雪驚變」,郭、楊兩家溫酒賞雪,丘處機剛殺了人,懷揣著顆血淋淋的人頭在漫天飛雪中趕路…,被拍出了那氛圍的對比,被拍出了那無形的張力,這樣的一段在老版本裡會當「過場戲」來處理的戲,登場開箱第一印象,因為這分用心,於是再也不是冗戲贅戲,再也不需要用遙控器快轉;接下來,丘處機單槍匹馬獨鬥焦木大師請來圍事的江南七怪,每個人的出場都別開生面氣勢隆隆(他連書裡丘處機單手擎著一個盛滿酒的大銅鼎踏上醉仙樓的細節,都拍出來了),每個人物的特色都呼之欲出過目難忘,目不暇給的輪番過招設計得巧思盡出大開眼界,毫不平庸,絕無冷場,這樣一段老版本裡可能集中起來一筆帶過的「群毆戲」,被交代得讓人目不轉睛,被經營得精彩紛呈,而金庸世界的出人意表引人神往,其實正就是因為這樣的「高潮迭起」,才成立了貫穿全局的「驚心動魄」,把每場戲都當成「高潮戲」來拍,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絕對不會有人認為哪場戲的用心和考究是多餘的。這個「把戲在『次要處』落實,反而成就出整齣戲結構的巨大」的拍攝精神,同樣也表現在戲裡對人物的塑造上。江南七怪,不論在形象、性格、舉止(甚至武功招式)的設計之清晰立體不重複,凸顯的不是這七個人物的獨特,而是金庸江湖中天馬行空奇人異士遍布的大千武林,這種「氛圍感」等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出場再來設定(build up)其實就弱了(也冷了)。同樣的,丘處機、馬鈺、王處一,三位道長先後登場,肢體口條、形態特質的區隔被掌握得歷歷分明,正足以鋪陳出人物口中「全真教」的無形分量;郭靖剛離大漠便遇上的四個搶馬的白衣女子(她們是騎駱駝來的,也被拍出來了)有足夠的「辨識度」和戲份,也正足以呼應出尚未出場的「白駝山歐陽克」的大有來頭;這樣的拍攝手法(或者說這樣的拍攝態度),因為小處的講究,反倒烘襯出一齣大戲的「存在感」,不但入眼,甚且入心,這才是讓人不由自主地接受並認同的「大」。
▲「愛奇藝」甫推出的新版《射鵰英雄傳》揚棄了浮誇的任何變貌,樸實、誠摯並且極其深刻地,以體現金庸原著精髓為職志宗旨,意義非比尋常,尤其值得肯定。(圖/劇照,2017.01.23)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