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稀奇的動物可愛就想抓來養?當學術論文成了壞人的發財尋寶指南

最近正是畢業季……在電腦前埋首啪啪啪敲鍵盤寫論文的小夥伴,查資料時可以直接打開瀏覽器,登陸網站,點幾下鼠標,各種想要的資料都在眼前。真的非常方便。 不過未來,有些資料可能沒那麼容易在網上查到了。一些利慾薰心的偷獵者,利用網上的科研學術資料,找到新物種的棲息地,大肆捕捉販賣,導致其數量急轉直下。在這種情況下,有學者發出號召:乾脆,以後寫文章的時候不要寫動物的棲息地了吧? 一個無奈之舉,背後,是科學家們滿滿的心酸…… 這種渾身黑色或紫色,身上帶有黃色或橘色條紋的小動物名叫 「憑祥瞼虎」、「中華瞼虎」。 因為生活在洞穴當中,所以國外又把它叫做 「中國洞穴壁虎」(Chinese cave gecko)。1993年,憑祥瞼虎首次被發現;到1999年才正式發表成為新物種。突然被人類知曉,還被刊登上科學雜誌,命運的轉折給憑祥瞼虎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許多喜歡養壁虎的人,迷戀上了這種帶有神秘花紋的新物種,希望將這個自然的精靈據為己有。 有需求就有市場,偷獵者瞄上了這個「商機」。他們從網絡上的科研資料中,得知了憑祥瞼虎的棲息地以及生活習性。於是開始了大肆捕捉和銷售……如今,在谷歌上輸入「中國洞穴壁虎」(Chinese cave gecko),立刻會彈出來相關的銷售信息。  一隻憑祥瞼虎只需要 79.99美金,再加 39.99美金的運費,隔夜就能送到美國各個城市。  發現新物種本來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可以為進化論的研究提供依據,添補相關空白。但不法商人也憑此賺得盆滿缽滿,受苦的,是那些原本自由自在的小動物。 憑祥瞼虎的經歷並不是個例, 1994年,一篇論文中提到印度尼西亞有一種珍稀的動物,叫麥氏長頸龜(Roti Island snake-necked turtle)。  之後不久,這種動物就被瘋狂捕捉,如今已經成為極危動物(critically endangered). 2013年,一對科學家夫婦發表文章,稱他們在巴西的亞馬遜叢林裡發現了一種色彩艷麗的毒箭蛙,名叫Dendrobates galactonotus. 3個月之後,一名德國人給他發來照片,稱 當地市場上已經有這種箭蛙出售,價格在350歐元到700歐元之間(人民幣2600-5300之間)。 2015年,科學家在期刊Zootaxa上發文,稱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新的壁虎,尾巴形似一片樹葉。 短短4個月之後,這種新物種就出現在 歐洲市場上。  澳大利亞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新南威爾士的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非常特別的蜥蜴。它沒有腿,跟蛇很像,尾巴處的皮膚是粉色的,學名叫做Aprasia parapulchella。  按照相關規定, 生物學家們發現新物種後,必須將所有的資料,包括棲息地等,提供給網上的野生動物資料庫。生物學家們照規定而做,但科研資料公布之後沒多久,他們就接到了無腿蜥蜴棲息地的土地所有者打來的電話。說自己的土地上頻繁出現「入侵者」,他們在這裡挖地三尺,捕捉粉色無腿蜥蜴。顯然,偷獵者是看到了網上公布的科研資料,聞風而來。這不僅導致大量粉色無腿蜥蜴被抓,還給生物學家的後續工作帶來了麻煩。  原本,當地的土地所有者很願意配合他們的科研工作;但自己的土地上接二連三地出現身份不明的「入侵者」,破壞原本的環境,打亂了原本的生活,他們因此非常惱火。連帶着,他們對那些無心之中把偷獵者引到這裡來的生物學家,也頗有怨言。 偷獵者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而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據科學家統計,因為科學資料公開而被偷獵者瞄上的,光爬行動物就有20多種。  但是,看見網絡上關於新物種的資料,聞風而來的不僅有偷獵者。還有野生動物愛好者和攝影師。他們或許本無惡意,只是想一睹新物種的風采,但卻打攪到它們的正常生活,有時甚至會在無意中帶去外來細菌,破壞原本的微環境,擾亂生態平衡。   這種情況完全不是科學家們的本意,也大大出乎他們的預料。他們兢兢業業地研究探尋,本意是想保護動物,研究生物進化史和物種多樣性,不料卻間接地給新物種和環境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前幾天,兩位教授David Lindenmayer和 Ben Scheele,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do not publish」(不要公布)的文章。 他們認為,科學家們應該實行 「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學習古生物學界不公布化石和人工製品發掘地點的做法,不要公布新物種的棲息地點。「公開在線期刊的內容有諸多好處,比如,提高公眾的科學意識和科學參與度等。但對於部分物種來說,這種做法需要慎重考量,將日益增多的偷獵行為納入考慮範圍。」 兩位教授的號召雖然如一記驚雷…但在他們之前,已經有科學家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並作出改變……學術文章在公布之前,會視風險等級,將具體位置信息抹去、修改或者泛化。 可這樣做又帶來了一個新問題:不知道新物種在哪兒,如果有相關部門「歪打正着」地計劃在那裡進行什麼基礎建設咋辦? 對於這個問題,Scheele教授表示,公布或不公布,還是得綜合考量具體的利益與風險。「雖然,目前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但起碼我們已經在關注這個問題了。」 沒辦法,想來也是無奈。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人類社會才實現了信息化和部分領域的資料共享……如今,卻要因為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的行為,逼得科學家們隱藏部分研究內容。真是……一言難盡的感覺。 授權來源: 英國那些事兒   ID:hereinuk
原文標題:看到稀奇的動物可愛就想抓來養?當學術論文成了壞人的發財尋寶指南,無奈...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