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阿嬤一走就昏 無縫線瓣膜讓她出國看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87歲的林阿嬤,簡單行走就會胸悶與昏厥,幾次反覆住院後被診斷為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聽完醫療團隊建議使用最新的「無縫線瓣膜」後決定手術。目前術後已超過1年,恢復良好,症狀解除,甚至還計畫要到美國探視孫子!導管置放仍有相當比例的併發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蔡峰鈞指出,經鼠蹊部股動脈導管置放主動脈瓣膜,是近幾年來相當熱門的技術,不用把心臟打開即可解決病患問題,但仍有相當比例的併發症發生,如瓣膜側漏(8~10%)與需要植入心臟節律器(20~25%);同時置入的瓣膜使用年限仍未確定,讓這項新技術目前仍侷限在高齡(>75歲)與中、高手術風險(美國手術風險評估分數>4)的病人,還未能普及到所有年齡層。無縫線瓣膜的傷口明顯較小對於手術風險不高或較年輕的病患,但也希望能獲得與經導管置放一樣的術後恢復,長庚心臟外科引進「無縫線瓣膜」的創新手術,與傳統手術一樣會將鈣化的瓣膜切除,減少側漏發生機會,再利用與經導管置放瓣膜類似的金屬支架與主動脈環固定,不須縫合即可完成手術。雖然無縫線瓣膜手術傷口(6~8公分)與傳統開心手術(20~25公分)相比明顯較小,但仍需體外循環與開心手術,還是有存在的風險與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根據歐洲2013年在這項技術上市後的再評估報告:統計248位平均年齡為76.1歲的病患,發現接受無縫線瓣膜手術後,在平均107天的追蹤期,存活率為98.0%;其中瓣膜側漏(1%)、術後出血(2.8%)、腦栓塞(1.4%)、心內膜炎(1.6%)與日後需置放心臟節律器(6.1%)等術後併發症。無縫線瓣膜適合50歲以上目前無縫線瓣膜的適應症年齡與經導管置放相比較低,只要50歲以上的病人希望置換生物性瓣膜、不想終生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都適用。但如果會對記憶金屬(鎳鈦合金)或牛膠原蛋白過敏者、主動脈瓣膜根部太大(>27mm)或太小(<19mm)者並不建議使用。稍微活動就胸悶 應至心臟內外科評估當家中長者抱怨稍微活動就會胸悶甚至發生昏厥的現象時,心臟主動脈瓣膜退化造成的狹窄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可至心臟內、外科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如果檢查結果確認而建議接受手術時,也不用太緊張;因為現在的醫療技術,已經可以依病患情況而提供最適合的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