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犯刑滿卻不願出獄,因為「我還會再回來的」!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全片的主題是「希望」,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而片中詹姆斯·惠特摩飾演的「老布」布魯克斯·海特倫,是在獄中是受人景仰的老好人。他個子矮小、面容和善,負責監獄裏的圖書館,他與一隻小鳥作伴,吃飯的時候會將小鳥藏在懷中小心翼翼地餵養,然而面對釋放的機會他卻不願離開監獄。     在服刑50年後,老布必須出獄了。     然而面對外面50年後的新世界,已經習慣監獄裏體制化的他,處處無法適應,夜晚在夢魘中驚醒,直至最後絕望自殺。     在上弔之前,他用刀在壁櫃頂端刻上「BROOKS WAS HERE」——老佈到此一遊。   雖說這只是部電影,但是在現實中同樣存在着這樣的問題。   據2017年1月5日法新社報導,日本正面臨着老年犯罪的問題,而日本的監獄變得更像是養老院了。     一名80多歲因盜竊未遂被關押在東京監獄的在押日本人,在監獄中每天過著規律的生活:早上6點45分醒來,20分鐘後吃早飯,8點開始勞動。     他已經習慣於這種穩定的生活,反而對於外面自由的生活感到不安,也因此不願離開監獄:「出獄後,我還得為自己的健康和經濟狀況操心。」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裡,被關押40年終於獲得假釋的Red,出獄後在超市工作,如果不向老闆打報告就上不了廁所…     而那位80多歲的日本在押犯人的情況絕非個例。據日本警察廳統計,2000年被捕犯人的年齡在65歲以上(含65歲)者有5.8%,而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就達到了20%。   日本對偷竊的懲罰力度很高,即使只偷了價值200日元的三明治,也可能被判兩年監禁。可在監獄裏,囚犯可以獲得免費的食物、住處,還能享受免費的醫療。     日本老年囚犯的共同點是孤獨,很多人服刑期間沒有任何人來探視。他們的親人不是已經去世,就是住在很遠的地方,或者親人將他們的犯罪當做恥辱,切斷了所有聯繫。   所以這些老年人重獲自由後並沒有辦法開始新的生活,很多人會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大約70%的囚犯5年內會重新回到監獄。這些老人重回監獄的原因是,他們出去後往往經濟不能獨立,又找不到房子和工作,加上日本現在人與人關係疏離,這些老人難以融入社會。     監獄裏的日子不好過,說話受限、洗澡受限、娛樂受限。   但很多人還是情願留在這裏,對於這種日復一日的乏味生活不會感到煩躁,倒是會在快出獄那幾天變得焦慮起來。   畢竟,監獄生活雖然單調,但起碼能活下去。有屋頂能遮風避雨,食物、醫療也都有保障。   2015年日本北海道新旭川市監獄內部   長崎一名67歲的在押煩人曾經被控告偷竊錢包14次,社工覺得,等他這次被釋放出去一定會再犯,重回監獄。他在監獄外沒有朋友或是家人,亦無處居住。     也正因此,日本的監獄不再像監獄,更像是養老院了。   這些老年人往往開始變得耳背,不能聽懂指令,還得頻繁上廁所。監獄反而還得僱傭更多的人來照顧他們。     據Bloomberg News的報導,2015年日本用於運營監獄的年度預算達2300億日元,每位犯人的年均花銷達到了320萬日元,而普通人能得到的社會福利可沒有這麼高!而在今年4月,日本將開始在全國70所監獄中的一半安排護理人員,預算達5800萬日元。計劃中,甚至還有專門為老年囚犯安排的健身專家。   在整個社會老齡化矛盾越來越凸顯的如今,日本也在做着讓老年犯罪者重返社會的努力。截至目前,日本所有的都道府縣都建立了生活支援中心,工作人員定期到獄中走訪老年罪犯,為即將出獄者舉行講座,幫他們尋找出獄後的居住地。       但是日本社會對於有前科的人有很強的排斥心理,這使得出獄者難以融入社會。再加上日本全國各地的「養老院」早已人滿為患,給出獄老人尋找老人院安身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日本的高嶺犯罪者仍在不斷增加。   蹲監獄勝過孤獨死!   - END - 授權來源: 今日日本   ID:JinJapan
原文標題:日本老年犯刑滿卻不願出獄,因為「我還會再回來的」!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