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報報/董卿:盼《朗讀者》掀起朗讀熱 

董卿。 大 中 小 與很多文化類節目相比,《朗讀者》在人的日常生活與視野裡提煉出文化的高度。而董卿與節目組的初心,是想在多元視聽的當下,將被遺忘在角落的文學『打開』,讓情感以及人生的歷練走向文學。根據人民網報導,《中國詩詞大會》播出期間,背詩一度風靡,董卿希望可以透過《朗讀者》形成朗讀熱。她認為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於是《朗讀者》也發起了線下的朗讀亭活動,活動的核心就是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和傳遞愛。節目播出後,身兼主持人、製片人的董卿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記者:是什麼契機,讓您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
董卿:央視做為國家電視台,扛起文化大旗,承擔起文化傳播,這是職責和使命。我自己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二十二年了,也到了做一檔真正自己喜愛的節目的時候,這就是大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特性尋找吻合度的一種產物。再加上我個人對文學的確是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很感興趣,《朗讀者》無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記者:選擇嘉賓的標準是什麼?
董卿:選擇嘉賓的標準就是,有影響力、有知名度,但是,也希望他有獨特的人生經歷,有獨立思考能力,或者說他身上有些特別的品質值得我們弘揚,這些人都是我們想要選擇的。記者:從吸引觀眾的角度,公眾人物和明星更易於製造關注,而《朗讀者》也把普通人請上了舞台,為什麼?
董卿: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全明星陣容,但是後來發現,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而在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所以堅定的採用了現在這樣的方式。如今看來還是達到了我們的預期,像這一期裡鮮花山谷那對普通夫婦,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給大家都帶來了無限的想像。記者:您覺得文化類綜藝的春天是要來了嗎?其火紅、受關注的內在因素是什麼?
董卿:其實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著今天大陸文化類的節目開始大紅,或者說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但是起碼它們是風向標,讓我看到了在一些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大家的關注給我們帶來了鼓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播之後我們也得到了很多反饋及好評,給了更多的信心和鼓勵。起初,很多人覺得這個節目會不會老百姓看不懂?節目最後一位嘉賓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衝,他應該說是本期節目當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賓,也是離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較遠的一位嘉賓,但是他的講述卻引起了最多共鳴、關注和讚賞。我覺得並不在乎大眾是否熟悉,而是他的講述能不能引發我們的共鳴,許老先生的情難自禁,許老先生的可愛和執著,真的是打動了無數人。另外,還有觀眾發現了很有趣的細節,透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長知識了!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